浙江在线1月10日报道 新年伊始,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规正式在我国出版业推行。记者今天获悉,酝酿已久的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议、修改后,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正式出台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、国家版协主席于友先出席。

行业规范是否只是“纸老虎”

一套《中国通史》,定价1200元,实际售价100元;680元的《资治通鉴(全18卷)》售价70元……如今的图书市场,一套一二千元的书在打折的时候卖几十元已不是新鲜事。随着图书折扣战日渐升级,实体书店与实体书店、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、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之间恶性竞争“战火连燃”积怨日深……不少书店一边抱怨,一边狠狠地将书的折扣压得更低。更要命的是,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意识,好像书不打折是不正常的。今天推出的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中,对图书促销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:不得低价倾销新书,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(低于图书正常出版成本价)竞争和竞标。对出版一年内的新书(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),进入零售市场时,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,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,最多享受不低于8.5折的优惠幅度。

事实上,这则规定在执行上难度颇大。条例推出首日,记者登上国内最著名的网上书店“当当网”和“卓越亚马逊”,在首页上即能看到,7折、6.5折的新书还是不少,一个网站甚至打出“限时抢购秒杀”的宣传字样。在采访中,一些本应只做零售的网上书店道出了苦衷,他们认为大型网上书店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年批发只有500万―1000万的批发企业,给网上书店的供货折扣如果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,有不符合市场规律之嫌。

据了解,虽然国外的读者俱乐部销售的打折书都是专门的俱乐部版图书,即发行2年以上的图书,新书不打折已成规矩。但是近日亚马逊、沃尔玛以及Target公司将精装书卖到了9美元一本的低价,掀起了在线图书价格战,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行业规范的底线。

一般来说,畅销作家的精装书要卖到25-35美元一本。而零售大鳄们之所以敢低于成本价促销,正是应了那句老话"赔本赚吆喝"---图书销量的日渐萎靡,让市场杠杆几乎要靠触底的方式来求得平衡。还有人提出,原来消费者花7折的钱从网上书店买书,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,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,现在如果突然变了,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书店给出版社结算周期不能超半年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的第二大要点在于对结算还款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。长期以来拖欠货款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顽疾。出版社一致反映,目前图书销售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出版社承担,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店,书店卖不掉可以无条件将书退回出版社,即使书卖出去了,还款也常常有账无期。3个月到账几乎成了"传说",一年到账实属正常。有些经销商甚至恶意欠款。如今,《规则》对结算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,写明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不能超过180天(半年),开具增值税发票后不超过90天。对此,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春生提出,这些年来,书店的人工、房租、税收都在增加,而图书价格的增长却十分缓慢。反观美国有些州对文化产业实行零税收,欧洲一些国家对文化产业只征收5%-6%的税收,而我国出版企业的增值税则高达13%,很多书店难以维持经营。

' />
东方网1月9日消息:新年伊始,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规正式在我国出版业推行。记者今天获悉,酝酿已久的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议、修改后,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正式出台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、国家版协主席于友先出席。

行业规范是否只是“纸老虎”

一套《中国通史》,定价1200元,实际售价100元;680元的《资治通鉴(全18卷)》售价70元……如今的图书市场,一套一二千元的书在打折的时候卖几十元已不是新鲜事。随着图书折扣战日渐升级,实体书店与实体书店、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、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之间恶性竞争“战火连燃”积怨日深……不少书店一边抱怨,一边狠狠地将书的折扣压得更低。更要命的是,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意识,好像书不打折是不正常的。今天推出的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中,对图书促销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:不得低价倾销新书,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(低于图书正常出版成本价)竞争和竞标。对出版一年内的新书(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),进入零售市场时,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,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,最多享受不低于8.5折的优惠幅度。

事实上,这则规定在执行上难度颇大。条例推出首日,记者登上国内最著名的网上书店“当当网”和“卓越亚马逊”,在首页上即能看到,7折、6.5折的新书还是不少,一个网站甚至打出“限时抢购秒杀”的宣传字样。在采访中,一些本应只做零售的网上书店道出了苦衷,他们认为大型网上书店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年批发只有500万―1000万的批发企业,给网上书店的供货折扣如果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,有不符合市场规律之嫌。


据了解,虽然国外的读者俱乐部销售的打折书都是专门的俱乐部版图书,即发行2年以上的图书,新书不打折已成规矩。但是近日亚马逊、沃尔玛以及Target公司将精装书卖到了9美元一本的低价,掀起了在线图书价格战,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行业规范的底线。

一般来说,畅销作家的精装书要卖到25-35美元一本。而零售大鳄们之所以敢低于成本价促销,正是应了那句老话“赔本赚吆喝”---图书销量的日渐萎靡,让市场杠杆几乎要靠触底的方式来求得平衡。还有人提出,原来消费者花7折的钱从网上书店买书,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,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,现在如果突然变了,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书店给出版社结算周期不能超半年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的第二大要点在于对结算还款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。长期以来拖欠货款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顽疾。出版社一致反映,目前图书销售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出版社承担,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店,书店卖不掉可以无条件将书退回出版社,即使书卖出去了,还款也常常有账无期。3个月到账几乎成了“传说”,一年到账实属正常。有些经销商甚至恶意欠款。如今,《规则》对结算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,写明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不能超过180天(半年),开具增值税发票后不超过90天。对此,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春生提出,这些年来,书店的人工、房租、税收都在增加,而图书价格的增长却十分缓慢。反观美国有些州对文化产业实行零税收,欧洲一些国家对文化产业只征收5%-6%的税收,而我国出版企业的增值税则高达13%,很多书店难以维持经营。

' />
1月10日《文汇报》报道,日前,国内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第一部行业规范——《图书公平交易规则》正式发布。其中对图书促销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:不得低价倾销新书,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竞争和竞标;对出版一年内的新书,进入零售市场时,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,不得打折销售;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,最多享受不低 于8.5折的优惠幅度。

混战多年的图书出版发行业,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行业规范,朝着行业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,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。只是,这份行业新规中对促销环节所作的种种限制,却让经常哀叹“买不起书”的读书人陷入了一个更为恶化的窘境,真不啻兜头泼了一盆冷水。

多年来,随着图书市场的蓬勃发展,书价也在节节高涨,其增速几乎不亚于房价,于是,“买不起书”的叹息声便常能听到。毕竟,一本书随随便便就要几十元、上百元,挤出千把块钱工资也只够买十来本书,怎能不让人有“望书兴叹”之慨?

坊间有戏言,“读书的人买不起书,买得起书的人不读书”。读书人的尴尬,尽在其中。对许多读书人来说,买一本好书,静静地在灯下品读,远离尘世的喧嚣,隔离名利的纷扰,真是一种享受,却常由于囊中羞涩而显得颇为奢侈。而放下书,走出书斋,投身于争名夺利,虽然有望“买得起书”,却恐怕没时间读书了,更让人不甘心。


以往,会员制书店和网络书店的打折,尽管并不能解决每个人“买不起书”的问题,但多少还算对读书人有一丝安慰,能省一点儿就不妨省一点儿。现在倒好,新书一年不打折、打折不能超过8.5折等等新规,一下子就扼住了那双“打折的手”,只能让读书人继续哀叹“买不起书”,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和失望。

“买不起书”所带来的后果,要么是少买书、少读书,要么是买粗制滥造的盗版书。这会直接导致两种可能:一方面全民图书阅读率会越来越低迷,有读书习惯的人会越来越少;另一方面图书盗版可能会居高不下。某种程度上,读者的“买不起书”,也就等于书商的“卖不出书”,这么一来,作者、出版商与读者便会面对“多输”的局面。

其实,为了眼前的些微利益,就采取集体行动以削弱竞争,试图保护整个行业的利益,这是否能长远地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,眼下只能是一个未知数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会让更少的人买更少的书,让更多的人高呼“买不起书”,结果便是图书市场的萎缩。图书市场只有充分竞争,才能真正把市场做大,才能拓宽发展空间,实现各方“多赢”。

' />